中國足球在規律和耐心間博弈

2018-12-20 12:23 来源:滚球网

  回顧中國足球的2018,「五系一體、兩心一賽」的青訓體系夯實,球會財務監管和名稱中性化的職業化改革「提速」,成為足協全年工作的兩大亮點;同時,在俄羅斯世界杯成為「看客」後,管理者也有了「進軍卡塔爾世界杯」的決心和壓力,這使得「長遠打實基礎、短期要有改觀」成為一道考驗他們能否把握規律和保持耐心的難題,也是中國足球在這一年付出大於收穫的註解。

  由於缺席世杯,一直是中國足球焦點的國足在今年沒有大賽可踢,球隊的凝聚力、戰術穩定性、比賽投入度都沒有達到12強賽時的水準,因此幾乎沒有太多亮點。據報道,主帥納比已決定不再續約,同時中國足協也沒有提前續約,「納比時代」可能在明年1月的亞洲杯後畫上句號。

  國足目標亞洲杯爭佳績

  這使得本屆國足無法有太長遠的規劃,唯一目標就是以上一個世杯周期的主力球員為主,在亞洲杯上力爭佳績。那之後,國足帥位或將迎來又一位世界名帥。

  國足的平淡讓職業聯賽成為球迷們關注的焦點。從「天王山之戰」上海上港打破廣州恆大8連冠夢想的高水準對決,到武磊甩掉「本土」終成「金靴」的驚艷,再到收官之戰各隊用精彩表現打破保級下「默契球」的質疑,以及足協杯決賽懸念和精彩的有始有終,都代表中超的品質和觀賞性在提升。這樣的進步在「U23政策」於聯賽中途說改就改的情況下,更顯得難能可貴。

  不過,這些進步還不足以讓上座率已位居亞洲前列的中超能夠在亞冠賽場重現恆大巔峰時的霸氣,因為聯賽在技戰術水準這項「核心競爭力」上仍有明顯不足,這最需要本土青訓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可喜的是,在國奧隊聘請世界名帥希丁克的同時,還有「百名外教下基層」的落實─中國足協正在精英和基層兩端,努力解決缺乏高水平教練的短板。這樣同等力度的「兩手抓」,在以往並不多見。

  得益於對青訓前所未有的重視,近一年來,青訓體系「金字塔」的框架逐漸清晰,29個青訓中心正在形成輻射效應,學習「克萊方丹模式」的國家足球青訓學院即將成立,秉承「內外結合」思路、在足球強國西班牙建設的「馬德里青訓中心」也已揭牌……

  儘管青訓的付出和投入巨大,但「一年做了10年的工作,不等於一下會出現10年的成果」─這是男足全國青訓總監李樹斌接受採訪時頗有感觸的一句話,也概括了青訓不可忽視的兩點特質─打實基礎、不能急躁。所以,對於成績的合理預期,李樹斌等業內專家們有共識:「青訓一定要在10年之後來看」。

  10年看似很長,但不過兩個世杯周期。處於青訓頂端、產出精英的職業球會體系也必須有公平競爭、着眼長遠的制度保障。

  足協進行很大力度改革

  為此,中國足協正在進行很大力度的改革。比如在青訓的「准入槓桿」上,從明年起,中超、中甲球會要至少建設5級梯隊,中乙要至少建設4級梯隊;在財務監管上,足協即將推出包括「薪酬帽」、「轉會帽」等在內的舉措,凸顯了其抑制盲目投資、轉會費和薪酬過高等現象的決心和力度。此外,足協正研究推進組建職業聯盟、球會名稱中性化等一系列舉措。這都有望推動中超向着以五大聯賽為標桿的真正職業化邁進。

  一年來,既要久久為功,也要只爭朝夕,成為中國足球管理者緊抓效率的工作狀態。可以理解,如能在短期有所突破,才能給長遠發展贏得信心和時間。但是,足球如同「大體育」的多元發展─競技體育的國足成績,體育產業的職業聯賽,全民健身的「草根」普及,三者間有着環環相扣的規律,這更反映出世界第一運動的價值,足球有着遠多於「打進世界杯」的評價標準。

  當「鏗鏘玫瑰」再一次打進世杯、開始集訓備戰之時,如果能把對男足國家隊的支持力度也給予到市場回暖的女超聯賽及女足運動的參與和普及中,或許才能帶給中國足球更長遠的耐心和動力,才能實現更為平衡的可持續發展。

  (據新華社北京報道)